美国作家约瑟夫·阮在《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》一书中说:
“很多人活得痛苦而焦虑,是因为他们从不做那些能让自己过得更好的事情,而是不断自我策反,将自己送回原位。”
很多人在开始想做一件事的时候,内心都有无数的,不断质疑自己的声音。
而这些声音一旦变得混乱起来,事情还没有启动,自己还没有行动,就觉得自己身心俱疲了。
因为那些纠结对不对的人,生活不可能走向对的方向,只会让自己的人生在原地打转,而自己也会在各种怀疑和迟疑当中,消耗自己,毁灭自己。
这种反复在潜意识里,希望每件事都能够顺心顺利进展,希望一切都完美进行的想法,到头来只会把自己折腾得越来越狼狈,疲惫,伤心流泪。
这样心态的人,人生又怎么可能会过得轻松幸福呢?
01
易纠结的人,易内耗
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,如果一个人太过容易变得纠结。
那么,人就容易走向内耗。
毕竟,你越是急着去证明什么,或者急着去做好某件事,就越可能陷入本末倒置的处境。
然后,明明自己啥也没想明白,然后就急不可耐地去做,最终虎头蛇尾,横竖都是错的示范。
最终,一边纠结,一边痛苦,因为总是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结局。
其实,喜欢纠结的人,就容易内耗。
正如作家冯唐说的那样:内耗的本质,就是事做得太少,想又想得太多。
当然,人一旦陷入内耗当中,就会在各种怀疑以及迟疑当中,进行一系列且毫无意义的消耗。
最终,变得焦虑,总是在一边进行灵魂考验,变得极其消极迷茫。
但殊不知,哪怕自己如此内耗纠结,但是那些自己绝大多数焦虑的事,几乎最后都不会发生。
这就很尴尬了,自己一直习惯焦虑着那些还未出现的问题,纠结着那些不会出来的困难,最终却把自己折磨得精疲力尽,毫无希望。
02
行动,才是唯一的答案所以,大多数人的大部分痛苦,就是没有处理好自己跟自己的关系,也没有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。
展开全文
人啊,与其纠结,不如行动。
唯有拿出强硬的行动,逢山开路,遇水造桥,别老想着这样那样,而是先下意识付出行动。
然后,我们才能在行动当中遇见问题,在遇见问题之后解决问题。
而在解决问题之后,我们才能通过持续的行动、修正、坚持,最终一点点干成自己想要看到的局面。
很赞同这么一句话:
“想干一件事,你可以非常粗糙地去干,忘掉一些得失地去干。至于干得好不好,那是你干完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。”
凡事先完成,再完美,这样接下来我们一步步靠自己的行动,靠自己的付出和坚持,积累经验。
可若是凡事都要先纠结一番,害怕自己做得不好,甚至担心自己做错的话,那么自己就永远得不到成长,因为那样根本很难看见自己的不足。
生活本身,就是一场场的试错以及探索的旅程,若是自己总不愿去探索,甚至不敢去试错的话。
那么,你就容易陷入到各种各样的纠结当中,但是反过来,倘若你持续拿出行动去改造自己,去改正生活的话。
那终究也会惊喜地发现,那些反复让自己感到纠结的问题,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。
03
别纠结,不内耗,才是好人生
无论怎么样,其实我们的人生都会充满各种问题和遗憾的。
但是,那些很少纠结,不去内耗的人,反而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行动和持续成长,终于可以在短暂的一生当中,做成那么几件事,也是值得了。
季羡林曾说:世上很多事情,都是那些看似一根筋的傻子做成的。
的确,想干一件事,我们大可不必凡事具备了才去执行,我们本可以先粗燥做着先。
然后,不管好不好,就专注眼前,先去完成,再讲完美,就怕自己一边做着,一边又在那里纠结、怀疑。
人生本就是一场体验,若总是在那里左顾右盼,就会影响生活体验,陷入混沌当中。
不如拿出行动来打破幻想,坚持行动去提升自己,最终用实实在在的结果来抵达自己想走上的路,来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